第162章 夜来风急拒收战俘3(第2页)
廷灿优雅的扬了扬手上的书卷:“嫂走好,不送。”
明兰一边往外走,一边捋着思绪。
因着蓉姐儿和娴姐儿要好,老是同出同进,时日久了,澄园和邵氏处的丫鬟婆便都混熟了,而顾廷煜身边的人,多是生母留下的旧人,于旧事知之甚详。
他们说:七小姐生得像第一位秦氏夫人。
和白氏不同,大秦氏在府中并非禁忌,甚至夫人自己就常在老侯爷跟前提起姐姐的种种好处,套话老手小桃出马,配上几个婆丫鬟,另些酒菜茶果,便能知道很多往事。
作为一切的开端,大秦氏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明兰好奇许久。
小桃套话的当口,碧丝问:“她美么?”
若眉问:“她才如何?”
旧仆们道,秦家大小姐,美若秋荷,静生妍,善诗词,工曲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
那时的东昌侯府还花团锦簇,而她正是东昌侯千娇万宠的嫡长女,可这样美丽的才女,却到一十八岁还未嫁出去。
原因很简单,她身有重疾,体弱多病,满京皆知。
父母舍不得女儿低嫁,可门当户对的人家,谁又肯娶这么个药罐回去,娶妻娶贤,带回家里不是光摆着好看的,要相夫教,理家处事。
这些,大秦氏都做不到。
这时,宁远侯府替嫡长来求亲了。
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姻缘,秦氏父母欣喜若狂。
按照老仆们若有若无的说法,顾老侯爷在婚前就见过大秦氏,不知何时何地,偶然的惊鸿一瞥,便暗生了情意。
这真是奇怪的缘分,一个常年舞刀弄剑的沙场武将,偏偏会喜欢那种致脆弱的美丽。
明兰大惑不解。
然后他就央求父母去提亲,老老侯爷夫妇如何肯,这样的儿媳妇,非但不知寿数几何,连嗣都艰难到几乎不可能;顾偃开苦求无效,性跑去北疆军中效命。
当时戎患正炽,兵凶战危,随时可能丧命,老老侯爷夫妇在心惊胆战中煎熬了一两年,最终磨不过长,同意了婚事。
当时他们认命的妥协,若大秦氏无,可以养育庶嘛。
不过,他们这种天真很快被打破了。
婚后,夫妻俩恩爱逾常,形影不离,一年两年年的过去,老老侯爷夫妇急了,可顾偃开眼里连只母蚊都看不进去,更别说通房妾室了。
老老侯爷拿出家法孝道来威逼,老母涕泪恳求,顾偃开无奈从命,耐心抚慰好妻,他前脚刚走,大秦氏后脚就对风流泪,她当着公婆的面不敢反驳,却伤心不能自已,高热病倒了。
侯府上下好一通混乱折腾,好容易把人救回来了,睁开眼却是哭得肝肠寸断,几乎背过气去,顾偃开连忙将通房妾室送的一个不剩,这样养着护着疼惜了好半年,顾偃开再在父母的要求下去亲近旁的女,大秦氏身体虽差,但消息却灵通,那边两人的衣服还没脱完呢,这边她又昏厥过去了,人事不省。
如此这般几次,顾偃开深觉不能如此下去,便瞒着父母请调西南戍边,然后带着妻一溜烟的跑了,父母跳脚痛骂也无济于事,之后几年,老老侯爷夫妇几次想一张休书了结算了,奈何东昌侯夫妇亲自上门哀求说情,他们又忍不下这个心。
静安皇后去世的第二年,顾廷煜出世,宁远侯府还来不及为这个期盼已久的嫡孙欣喜,就大难临头了。
其实亏下的那些银并非全由顾家挥霍所致,有好几笔银是可以说清来历的,福建船务,西南边贸,还有内务府的采买,都是听信老朋友去过手的。
可武皇帝忽然暴虐非常,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而能说清顾家欠银的那几位上官,都不同程的卷入宫闱纷争,不是被杀头族诛,就是流放抄家。
一时人人自危,谁还敢出手搭救旁人。
厚道的老老侯爷当即中风,全家一片鸡飞狗跳。
这时,一位知交老友来告,他江南老家曾来信说起过一事,海宁有一盐商,真真家财万贯,膝下只有一独女,正当妙龄,欲寻佳婿。
侯府又喜又为难,个嫡早就都已成婚,该如何是好,让人家为妾怕是不肯。
不劳顾府人操心,那好心的老友已托人去江南牵线搭桥,白老爷何等人物,他再心动侯府的尊贵,事关唯一女儿的婚事,也不会听信媒人的一面之词。
他一生雷厉风行,几日后便赶赴京城,然后在一家茶馆见着了正在高谈阔论的五老爷,又在红灯区门街口‘巧遇’了四老爷,最令人愤怒的是,这两个他瞧不上眼的家伙,居然还是已娶了妻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