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时代变了(第2页)


    “大器晚成”
    ,在当时重视门第的社会风气
    之下,兰陵萧氏倍感羞愧。
      于是乎,在相继取得南齐、南梁的统治地位,真正一跃成为顶级门阀之后,不断修订、完善自己家族的谱牒与世系。
    《南齐书》与《梁书》都将南渡之前的兰陵萧氏谱系直追至汉代的萧何、萧望之等,且代代相延,毫无缺漏,最令人生疑,这显然是《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及其同时代人的编造。
    六朝时代,世家大族无不修定谱牒,这是当时普遍的社会风尚。
    南朝时期,随着兰陵萧氏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自然要追溯其家族的渊源,攀附历史上的名流盛族,西汉的萧何
    、萧望之为世所公认之名臣,于是萧氏追为祖先,这是很自然的事  天下著名的大儒颜师古曾对此予以考证,言萧何与萧望之二人籍贯不同,但《南齐书》载萧望之为萧何六世孙,显然与《汉书》所载矛盾,明显缺乏依据。
    《汉书》的作者班固等生活于两汉之际,对当时重要人物的血缘关系与家世传承应当是很清楚的,如果萧望之为萧何之后,相信他不会漏载。
      颜师古更直言:“近代谱谍妄相托附,乃云望之萧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学者共祖述焉。
    但酂侯汉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孙胤绪具详表、传。
    长倩巨儒达学,名节并隆,博学古今,能言其祖。
    市朝未变,年载非遥,长老所传,耳目相接,若其实承何后,史传宁得弗详?《汉书》既不叙论,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
    ,断可识矣。”
    直接指明兰陵萧氏所谓之传承确系伪造,涂脂敷粉、牵强附会。
    当然,当世诸多所谓传承久远的门阀大多干过这种事,唯恐颜师古来了兴致挨个士族去追根溯源,吓得纷纷赶赴长安,苦苦哀求这位当世名儒就此作罢……
    但无论如何,这都算是兰陵萧氏身上擦不去的污点,萧瑀辩无可辩,岂能不尴尬?
    他觉得房玄龄是在打自己的脸,所以很是不悦,语气冷硬:“兰陵萧氏自然耕读不辍、诗书传家,玄龄有何疑问?”
      房玄龄奇道:“既然如此,萧氏何以孜孜不倦的追求更多钱财,即便海贸之利远胜于土地产出之十倍、百倍,却依旧想要远渡重洋、奔赴番邦?离了这片土地
    ,萧氏累世传承之诗书有何用处?去教化番邦蛮夷,将华夏之儒法开枝散叶吗?”
      萧瑀情绪有些低落:“你以为我愿意吗?可现在陛下对世家门阀之打压日日加重,终有一日要掘断吾等传承之根基。
    你青齐房氏小门小户,未必能够体会吾等
    之苦闷凄凉。”
      与五姓七宗相比,青齐房氏的确是小门小户,一根主脉旁支希少,只要有房家父子屹立不倒,整个家族便兴旺无忧。
    但如萧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不同,支脉繁
    盛、人丁众多,单只是依靠萧瑀一人根本无法顾及,需要更多的子弟走上仕途、攫取权力,再反哺家族才行。
    否则就算主干兴旺,待到支脉枯萎,也将彻底衰落。
    而这样树大根深的家族一旦彻底衰落,再想恢复往日辉煌几乎完全不可能……  房玄龄奇道:“怎么就苦闷凄凉了?兰陵萧氏传承千年,钟鸣鼎食奢侈繁华,你家若是苦闷凄凉,让天下苍生情何以堪?如今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盛世降临,可大唐疆域之内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无书可读、无药可医之人比比皆是,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为了非得为了延续家族的辉煌去违逆国家法度?兰陵萧氏当
    真想要迁移出大唐,去往海外番邦蛮夷之地开枝散叶、自立一国?”
    萧瑀无言以对。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