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共道佳节早9(第2页)


    章惇说道。
    曾布冷笑一声,反问道:“那苏子瞻当年是怎么变成第二名的?”
    嘉佑二年,苏轼的文章被礼部试的主考官欧阳修所看重,但欧阳修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撰,怕公布后被人说成是徇私,故意将其降了一位。
    苏轼的省元身份,就这么成了泡影。
    以欧阳文忠的眼力,都不能分辨出自己的弟子和苏轼的区别。
    曾布要想分辨出韩冈的卷子的确更加不可能。
    再怎么说,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而苏轼也早早的跟着父亲和弟弟一起被荐到了欧阳修面前。
    两人的文章,欧阳修早前都是看过了许多,文风、行笔已经很熟悉。
    而曾布却没看过多少韩冈的文字,怎么可能从五千份考卷中分辨出来?
    章惇也无话可说。
    虽然可以询问曾布他准备出什么考题,但章惇知道,曾布给出的回答,可能是一记白眼,或是一声冷哼,绝不会给出有用的回答,他干脆就不丢脸了。
    曾布明显的是不想帮忙而已,就算不能先行透露考题,只要事先沟通好,让韩冈在文章中留个关节,到了阅卷的时候,一眼就能发现的文章是谁写的。
    如此的手段世所常见,别说地方上的贡举,就是礼部试中也是有过。
    只要不是糊涂到将这个作弊之人列到最前面的几名中,放到中间或者最后,谁又能找出不是来?
    曾布只是不肯帮忙而已!
    但章惇也不是一定偏要帮着韩冈拿到进士的头衔。
    韩冈就算没有这个身份,以他的才能,要升上去也是很容易,最多进不了政事堂而已。
    而在章惇对未来的设想中,缺少进士出身资格的韩冈,其实更易于掌控和驱用。
    他举起酒杯,与曾布对饮而尽,并不为此再说一句。
    当然,今天章惇、曾布坐在一起议论的话题,并不是只围绕着韩冈。
    朝堂上的局势变动才是章惇、曾布更为关心的问题。
    “陈旸叔要回来了。”
    曾布。
    曾经先王安石一步升为宰相的陈升之,在地方上任满一届后,也到了安排他下一任工作的时候了、。
    “官家能给他什么位置?”
    章惇推断着,“如今是相公是独相,占着昭文馆大学士。
    而监修国史和集贤院大学士两个职位,都是空缺着。
    曾为宰相的陈升之,他回到宰相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谁知道呢。
    说不得定会在外再留三年。”
    曾布也揣测着,“不过他做宰相,总比冯当世上来要好。”
    在政事堂中,始终像是一块堵路石挡在面前的参知政事冯京,当然不受新党一众欢迎。
    章惇都皱着眉头,“要宣麻,也是王珪先上一步,冯京在中书中的资历,远不如王禹玉深厚。”
    “若真的是王珪做宰相,倒是可以放心了。”
    曾布哈哈笑道,始终只会说着陛下圣明,臣无异议的王珪,在新党中人的眼中,是个极无用的角色。
    只是章惇隐隐的却有某种忧虑,晋升之速并不逊于任何人的王珪,真的有这么简单?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