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羽化 二 上


    第一章羽化(二上)从议事厅里出来,跟在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二人都有些提不起精神关于如何趁机夺取博陵,二人私下里准备了很多看上去方便可行的方案可今天的议题刚刚开了个头,便被刘弘基迎面堵了回去不但害得二人失去了一个绝佳的展示才华机会,而且给唐公留下了贪功、凉薄印象!
    真真是得不偿失!
    “二公子最近曾经招惹过弘基兄么?怎地他今天处处都针对咱们!”
    长孙无忌一边走,一边愤愤不平地道“明明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被他一说,我们几个都成了势利小人可成大事者岂能学宋襄公?眼下博陵六郡分明就是块肥肉,即使咱们不动手,罗艺、窦建德等人也不会放过!
    到时候壮大的是人家,吃亏的肯定是咱们自己!”
    “弘基兄本是个有远见的,可就是太在乎人情,以致于因私而废公!”
    侯君集的双手紧握,关节处攥得发白,“他和李将军是朋友不假,但眼下是问鼎的关键时刻,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把握!”
    “也许是他有自己的考虑父亲曾经说过,弘基这个人小事上不聪明,大事上却很少犯错!”
    李世民倒不像两个心腹那样气急败坏,笑了笑,低声回应
    “那要看大小怎么来衡量!”
    长孙无忌耸耸肩膀,冷笑着点评“一叶障目,泰山亦不为大!”
    “要是把私情看得比国事还重,未免南辕北辙!”
    侯君集的语锋如刀,且带着股酸酸的滋味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也别发牢骚了父亲经历的事情多,既然他肯接受弘基的意见,说明他们看到了咱们未曾看到的地方多从对方的角度上想想,比咱们几个私下诋毁他更有意义些!”
    李世民扫了两位心腹一眼,笑着摇头
    他也不赞同今天的结论,但他本能地保持了刘弘基个人的尊重这倒不是因为他自己有个把柄被握在对方手里毕竟眼下河东李家举义已成定局,谣言并非空穴来风况且李家在河东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朝廷方面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察觉不到
    “我总觉得二公子应该再去见一次唐公,详细陈明利害难免其被庸人所误!”
    虽然自家主公已经发了话,侯君集依然不愿意暂时放一放自己的观点
    “二公子说得也对,唐公他们几个阅历多,想得也肯定比咱们深!”
    长孙无忌不像侯君集那样固执,笑了笑,非常愉悦地接受了李世民的批评
    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得出的结论更为全面这是李世民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心腹当中提倡的观点长孙无忌试着把自己想象成刘弘基,低下头苦苦思索了片刻后,忽然脚步一停,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后颈
    一抹会心的微笑涌上了李世民的嘴角“怎么样,无忌,想到弘基为什么坚持李家不立刻出兵河北的原因了么?”
    “我猜到一点,二公子果然高明!”
    长孙无忌脸上的笑容更为明显,非常干脆地回答
    “我也是刚刚猜到了些端倪家父在看人方面远强于我等,弘基兄果真是大事不糊涂!”
    李世民长出了一口气,十分谦虚地说道
    只剩下侯君集一个不明所以,双眉之间拧出了一个很大的川字“二公子和无忌兄在说什么?我怎么一点儿也听不明白?难道事实不像我等先前所料么?还是其中又出了什么变故?”
    “变故倒没有,君集,你是个将材,但不适合猜这些弯弯绕!”
    李世民轻轻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笑着安慰“不过也不用沮丧,弘基兄的年龄是咱们的一倍还多阅历深了,看问题自然会更周详一些!”
    “就凭他今天那几句话?”
    侯君集对刘弘基本来就不太服气,被李世民这样一说,肚子里的醋意更浓
    “对,就凭他今天那几句话!”
    李世民收起笑容,郑重地回答“弘基兄这个人不愿意惹事,你和无忌今后也不要主动招惹他他在用兵方面未必如你等,但在待人方面,却强出咱们太多!”
    见侯君集依旧满脸茫然,李世民摇了摇头,低声命令:“无忌,你先说说,弘基今天到底哪点被父亲大人看中了,以至于最后将其与几位前辈一同留下议事!”
    “我是胡乱猜测的,如果有误,还请二公子和君集点拨!”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