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殿试


    建武举的杰出者分封完毕,刘辩目光看向科举这边。
    卢毓,长孙无忌,孟建。
    三人身材不甚高大,但却颇为挺拔,站在殿中,静静等待刘辩的考校。
    刘辩沉吟一番,便说道:“如今大汉将定,俗话说乱世当用重典,但大汉平定之后,其法治是否松弛?尔等针对此事发表看法,皆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忌。”
    殿内文武大臣一听,目光皆放在卢毓,长孙无忌,孟建三人身上。
    刘辩的这个问题,是让他们陈述治国之道,天下太平之后是继续实行乱世之中的重典,还是法治松弛一些。
    殿试,其实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因为题目是刘辩布置,这些人只要揣摩圣意。
    若见解与刘辩相符,哪怕其他才能不如另外两个,也很有可能夺得状元之位。
    一众文武群臣皆看着三人,想要看看哪个能将治国之道说到刘辩心坎里去,夺得状元之位。
    三人皆沉默不语,思考着如何应答。
    大约过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孟建当先拱手出列:“陛下,草民已有所得。”
    “嗯,但讲无妨!”
    刘辩点了点头说道。
    孟建拱手说道:“如今大汉律法,颇为繁重,乱世之中,民心难测,故而乱世当以重典治之,约束百姓。
    然待大汉统一之后,陛下当放松法纪,改而以儒家仁德治国,教导百姓向善。”
    台上刘辩脸上不怒不喜,沉声道:“以现在的律法继续治国不好吗?”
    孟建拱手说道:“陛下,律法并非一成不变,治国之道也不能一成不变,昔年高祖创下大汉,文景以无为而治国,渐渐使得国家强盛。
    到汉武时期,武皇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而治国之道,当随局势运转,不可一成不变。”
    孟建说完,便退后到一边,此刻卢毓拱手而出,说道:“陛下,草民不同意孟学兄的看法。”
    卢毓年纪颇轻,如今不过二十出头,孟建如今有三十多岁,卢毓以学兄称之,倒是颇有礼仪。
    “那便说说你的看法吧!”
    刘辩沉声道。
    卢毓拱手说道:“草民自幼生长与洛阳,眼见洛阳遭劫,又归于安定,至如今繁华兴盛。
    洛阳繁华的功劳,除了殿内王公大臣的努力治理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乃是法治。
    是法约束百姓,使得洛阳及其司隶地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乐,其他地各地,也实行大汉新法,很快便归于安定。
    可见我大汉法治之功。
    便算日后天下重归一统,但其法治却不可松弛,以德治国,德行终不能使所有的有德。
    但以法治国,其法却可约束所有人。
    故我大汉,想要长治久安,其法不可变。”
    殿内一众大臣饶有兴致的看着卢毓,孟建二人,这二人意见一开始便背道而驰,不知道陛下会赞同谁的观点?
    而剩下的长孙无忌,又该说些什么,才能吸引刘辩眼球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